國有黃山林場涉及場部、土門、長峰峪等三個林區(qū),屬國家生態(tài)型林場,總面積5385畝,其中公益林面積4709畝。林場樹種豐富,森林覆蓋率達到94.4%,負離子含量48610個/平方厘米,被譽為“天然氧吧”。近年來,該林場實行科學管理,突出做好林場防火、病蟲害防治兩方面的工作,確保林木安全。
嚴防布控,切實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面對日益嚴峻的防火形勢,制定了《黃山林場防火期值班管理制度和獎懲辦法》,從組織領導、隊伍建設、制度建設、基礎建設、工作實績等方面規(guī)范護林防火工作,按照分工負責的原則,將防火責任落實到林區(qū),分解到林片,責任到個人,明確獎懲措施,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嚴格實行護林防火領導帶班值班制度和防火情況上報制度,每個林區(qū)每晚確保2人以上值班,配備值班車輛和通信設備,實行晝夜巡邏,確保聯絡暢通、反應迅速。各林區(qū)每日將護林防火情況向防火值班室報告。全面提高護林防火隊伍專業(yè)化水平,加強護林防火隊伍專業(yè)知識培訓,確保每個護林員全面熟悉林區(qū)地形、地勢、進山道路等情況,熟練掌握滅火機等器具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定期組織開展實地演練,使防火隊員不斷增強山火撲滅能力與自救能力。實行護林防火聯防聯治機制,主動協調相關鄉(xiāng)鎮(zhèn)、村、單位召開護林防火聯席會議,統(tǒng)一思想認識,強化責任感,建立起協作支持、信息互通、反應快速的護林防火聯防聯動機制,努力做到防火于未燃。
責任到人,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林場成立了專門的病蟲害防治工作組,簽定責任狀,將責任落實到人。每個林區(qū)設立了檢測樣地,定期檢測,記錄歸檔。5月中旬,組織林場全體人員進行了病蟲害防治知識培訓,組織400多人次對場部所在地1500多畝松樹,利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百毒清煙劑對常發(fā)病蟲害進行了有效防控,結合實際,采取了定點放煙和流動熏殺的防治措施。加強進入林區(qū)林木病蟲害檢疫工作,確保傳染源不得進入林區(qū),以防為主,加強測報,杜絕病蟲害的大面積發(fā)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