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籌 李永明□采寫 本報記者 蘇珊
又到了蚊子肆虐的季節(jié)。日前有媒體曝出驅蚊花露水是農藥,引起輿論嘩然。那么,以花露水為代表的一系列驅蚊、滅蚊產品,到底對人體是否有害?哪些最能有效地滅蚊?也許,在尋求這些問題的答案之前,現在市民首先要面對一個新的難題——— 滅蚊產品越來越難滅殺蚊子了。
這個夏天,人蚊大戰(zhàn)中,很多市民反映,滅個蚊子咋這么難?記者了解到,短短幾年間,濟南的蚊子耐藥性增長了20倍,已有了抗藥基因,耐藥性越來越強,蚊子漸漸成了“打不死的小強”。目前,濟南市疾控中心已建立起一張“蚊子監(jiān)測網”,研究濟南蚊子的產卵、活動規(guī)律,以期能制造出“迎刃而解”的殺蚊劑,更好地滅殺蚊子。這個“蚊子監(jiān)測網”是如何工作的?濟南市民日常主要對付哪幾種蚊子?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專家說法】
濟南蚊子耐藥性增長20倍
蚊子變“聰明”了?
傳統(tǒng)殺法沒以前管用
“不知道你發(fā)現沒有,現在的蚊子鬼得很,噴殺蟲劑殺不死,蚊香也熏不死,一到晚上,總有那么幾個,偷偷地吸你的血,等你發(fā)現時,它又一溜煙沒了。”6月24日,家住槐蔭區(qū)的董先生聊起蚊子,一臉無奈:“晚上睡覺前,特意給小寶寶抹了花露水驅蚊,可第二天早晨起床發(fā)現,寶寶還是被叮了幾個包,心疼不已。”他說,家里已很多年沒掛蚊帳了,前幾天特意買了一頂回來。
不少市民都表達了同樣的感受。歐洲杯激戰(zhàn)期間,不少熬夜觀賽的球迷訴苦,一邊看比賽,一邊拍蚊子,逮又逮不著,被攪得不勝其煩。
蚊子是不是真的越來越難消除了?對此,濟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防治所所長辛正證實,目前濟南的蚊子已有了抗藥基因,耐藥性越來越強。
“近幾年,濟南蚊子的耐藥性增長了20倍,以前能用殺蚊劑輕松殺死的蚊子,現在已較難消殺了。”辛正說,有人睡前點了蚊香,一開始感覺蚊子少了點,但夜里還會被蚊子給咬醒,這就是蚊子有了耐藥性的證明,蚊子并沒有被殺死,而是“暈”了一會兒,一段時間后又“重整旗鼓”。
為啥蚊子耐藥了?
和滅殺美國白蛾有一定關系
“有機磷類、擬除蟲菊酯類、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是三類最主要的殺蟲劑,目前濟南的蚊子已基本對這三種殺蟲劑均或多或少地產生了耐藥性。”濟南市疾控中心媒介生物實驗室專家王永明介紹。
辛正介紹,在全國范圍內,濟南蚊子的耐藥性屬于中等水平,南方蚊子耐藥性相對更大些。近幾年來濟南蚊子的耐藥性增長尤其迅速,這主要和近幾年大面積滅殺美國白蛾有關,白蛾殺蟲劑也被噴灑進水里,蚊子幼蟲優(yōu)勝劣汰,生命力強的幼蟲幸存下來,耐藥性越來越強。同時也和農田農藥漂移有一定關系。“以前敵敵畏能殺死蚊子,但現在它的效果也不如以前了。”辛正說,如果殺蟲劑應用得當,壽命可以維持在20年左右被淘汰,如果應用不當,就只能維持5—10年,而現在殺蟲劑維持5—10年即遭淘汰的現象越來越多。
不過辛正也表示,蚊子耐藥性增強對居民的生活影響并不是很大,而是給防蚊工作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對付越來越聰明、耐藥的蚊子,滅蚊劑最好替換著用,這樣或許效果更好。另外家里有小孩的,最好買頂蚊帳。
咬你的是啥蚊子?
淡色庫蚊占濟南蚊子的九成以上
從今年3月下旬開始,市疾控開始對濟南的蚊子進行監(jiān)控,目前發(fā)現濟南的蚊子密度數量與往年相比,沒有出現大的波動。但蚊子數量逐月呈明顯上升趨勢,預計最高峰將出現在8—10月。
據辛正介紹,濟南的蚊子主要有淡色庫蚊、白紋伊蚊、三帶喙庫蚊等。濟南每10只蚊子里就有9只是淡色庫蚊。這種蚊子孳生于小型積水中,偏好污水,7—9月份形成密度高峰。淡色庫蚊攻擊性不強,是只“夜行蚊”,白天不活動,黃昏、黎明是活動高峰,大概在19—22點和凌晨4—6點之間。它吸血后在人體上留下的腫包較大,被稱為“轟炸機”,是傳播乙腦的主要媒介之一。
白天也不能麻痹大意,白紋伊蚊是白天活動的蚊子,也就是所說的“大黑蚊”,它的攻擊性很強,咬人沒商量,隔著褲子都能咬人。樹林多的小區(qū)、小容器內、舊輪胎等處是它的孳生地。而三帶喙庫蚊常常在黃昏后2小時左右和黎明前在室外襲擊人。
濟南蚊子來自哪?
小區(qū)井口是蚊子主要孳生地
辛正介紹,濟南蚊子的形成主要有3個來源。前不久,有報道說陽光100小區(qū)展開了激烈的“人蚊大戰(zhàn)”。在這些新型市民住宅小區(qū)里,蚊子都來自哪兒呢?“雨水井、電纜井、煤氣管道井、污水井、一戶一表的水表進口是新型市民住宅蚊子的主要孳生處。此外,每個樓道單元門頂露天處也容易積水,孳生蚊蟲。如果各小區(qū)能做好這幾處的滅蚊工作,小區(qū)里的蚊子就會少很多。”
其次,在一些老舊小區(qū)中,老人們用盆子、罐子裝水,有時候喝了礦泉水后瓶子不舍得扔,其實里面養(yǎng)的全是蚊子。“其實,就是自己養(yǎng)蚊子咬自己。”
濟南的蚊子還來自于濟南的景觀水域。對此可以在水域中養(yǎng)魚、對水域進行噴灑,或向水中撒些長效藥物,都可以很好地驅蚊。
還有很多住在高層的市民奇怪:樓層那么高,怎么家中還有很多蚊子?辛正說,目前對蚊子到底能飛多高還沒定論,但因風力等因素,蚊子頂多能在戶外飛到3層高。之所以高層也會出現蚊子,可能是搭電梯,或者從步梯“分步”飛上去的。家中的水生植物盆栽、養(yǎng)花的托盤里積水都容易孳生蚊子。
所有蚊子都愛咬人嗎?
蚊子也有“吃素”的
但市民也沒必要談“蚊”色變。辛正介紹,其實并非所有的蚊子都吸血,吸人血的只是雌蚊。“雌蚊和雄蚊的食物迥然不同,雄蚊只‘吃素’,專以植物的花蜜和果子、莖、葉里的汁液為食,是典型的素食主義者。但雌蚊雖偶爾也嘗嘗植物的汁液,但一旦與雄蚊交配后,就會立刻性情大變,變成典型的‘吸血鬼’,而此后雄蚊將會死去。”“這也怪不得它,因為它只有在吸血后才能使卵巢發(fā)育,繁育后代,所以雌蚊咬人在一定意義上也是母愛的體現。”辛正笑談,據觀測,濟南的雌雄蚊比例保持在1:1。
此外,還有一類吃素的蚊子不咬人———搖蚊。這種蚊子一般在天氣剛剛轉暖時出現,大量繁殖并出現一個高峰。一般到4月中旬后,這種蚊子會逐步消失。“搖蚊”以樹木的嫩葉汁液、嫩草為食物,并不咬人。
【記者探訪】
實驗室里,蚊子被當寵物養(yǎng)
一張“蚊子監(jiān)測大網”正在全市張開,有效地監(jiān)測蚊子的行動。這些監(jiān)測點分布在濟南的很多角落,有的在居民區(qū)中,有的在公園,甚至還有的在牛棚豬圈里。“利用這張網,我們將抓到的蚊子進行分類、觀察,還要清點數量。”辛正說,“人們常說,有的人視力好,一只蚊子飛過去,公母都能分得清,這還真不假。我們確實要分清蚊子的公母。”
全市有幾個監(jiān)測點?
15個監(jiān)測點持續(xù)監(jiān)測蚊子
“我們從每年3月下旬開始監(jiān)測,一直監(jiān)測到深秋蚊子消失,監(jiān)測種類主要是淡色庫蚊、白紋伊蚊這兩種常見品種。”辛正說,濟南市的蚊子觀測點共分布在三大區(qū)域:濟南城區(qū)、章丘、和平陰。平陰主要代表丘陵山形地貌;章丘代表平原、黃河領域地貌,還有泉水較多的特點;濟南城區(qū)則具有城市的特征。此外觀測點的分布還考慮到因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導致居民生活習慣各異,使蚊蟲形成情況也不同的因素。
三大區(qū)域共有15個觀測點。觀測點有的被設置在居民區(qū),有的在公園,有的在商貿中心,還有的在牛棚豬圈里。觀測點都相對固定,除非遇到城市建設等因素,否則不會變動。
監(jiān)測哪些內容?
除了種類數量,還要辨雌雄
在采樣完畢后,工作人員就會將集蚊罩里的蚊子帶回去研究,包括種類和數量。工作人員基本上可以直接靠肉眼分清楚蚊子的種類,對于一些個體較小、介于幼蟲和成蟲之間的,則需要借助解剖鏡和顯微鏡。如果遇到新的品種,或不能確認的,則要引起重視。
不僅如此,工作人員還要對蚊子的性別及所占比例進行辨認統(tǒng)計。因為雄蚊子不咬人,而咬人或是能傳播疾病的都是雌蚊子。因此如果雌蚊子過多,可能就需要相關部門組織集中性地滅蚊了。
實驗室里養(yǎng)蚊子?
是為了更好地消滅它
如果說各觀測點是“身體的各個分支”,那么坐落在濟南市疾控中心的媒介生物實驗室就是“大腦”了。這里的工作人員24小時像養(yǎng)寵物一樣飼養(yǎng)著蚊子。記者看到,在這間常年冬暖夏涼的實驗室里,擺放著六七個蚊籠子,里面密密麻麻地趴著蚊子,不時還有蚊子從籠子里“逃”出來。工作人員需定時向放在籠子頂部的海綿里加注葡萄糖水,以保障蚊子的日常營養(yǎng)。除了葡萄糖水,對于“吸血”的雌蚊子,工作人員還必須定期將小白鼠放到蚊帳里供雌蚊子吸血,否則雌蚊子無法產卵。
除了蚊籠子,實驗室還擺放著幾個水盆,里面飼養(yǎng)著蚊子的幼蟲——— 孑孓。工作人員需定時給它們喂養(yǎng)干粉和小白鼠飼料,當孑孓變成蛹時,工作人員就會把它們放到蚊籠里,等待它羽化成蚊子。蚊子從卵到孑孓再到蛹,以至形成成蟲的4個階段大致需要9—15天。
為什么要“厚待”這些害蟲?辛正解釋說,養(yǎng)蚊子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利用蚊子對滅蚊劑進行鑒定;二是利用滅蚊劑檢驗蚊子的耐藥性。“各種滅蚊產品的配方都是由工作人員通過上百甚至上千次的實驗總結出來的,養(yǎng)蚊子就是為了觀察滅蚊效果。作為國家級實驗室,我們承擔著滅蚊劑的鑒定工作。”“每隔幾年,滅蚊產品的成分都會發(fā)生變化。老用一種,蚊子就會有抗藥性,耐藥性越來越強。一般我們先得剔除掉雄性蚊子,再把雌蚊子放入玻璃罩內,底端點上蚊香或其他驅蚊藥物,根據蚊子的反應來測試產品的性能。”辛正說。
【驅蚊產品PK】
由于承擔著滅蚊產品的鑒定工作,辛正早已對市場上驅蚊產品的效果了然于胸。哪些對人體有害?哪些其實功效并不大?來看專家怎么說。
■驅蚊草
現在花卉市場有商戶售賣名叫豬籠草的植物,宣稱它可以驅蚊蟲。辛正表示,“如果在屋子里擺盆花就想不讓蚊子進來,不讓它咬人,就我們掌握的品種還不太可能。”辛正說,專家曾用驅蚊草做過實驗,稍稍能對蚊子起到一點驅避作用,但效果不是很好。對于豬籠草可以“吃蚊子”,辛正認為更缺乏科學依據。
■驅蚊手機軟件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連手機都出現驅蚊軟件。近日記者查詢了一些流行的手機軟件下載網站,發(fā)現許多驅蚊軟件的下載量隨著氣溫的攀升出現井噴式增長。辛正表示,雖然沒有做過具體實驗,但認為軟件驅蚊的效果應該不會太好,“即使有蚊子天敵的大自然,蚊子也沒有被消滅,何況只是模仿它的天敵。”
■驅蚊貼
近幾年市面逐漸興起把驅蚊手環(huán)戴在手上或者將驅蚊貼貼在身上進行驅蚊。“驅蚊手環(huán)和驅蚊貼能保護的范圍較小,比如戴在手上,但腳上或者身上其他地方還是很可能被蚊子咬。”辛正表示,手環(huán)等應該是采取化學驅蚊的方法,上面有驅避劑或者其他化學藥物,但是因為沒有具體寫明是什么化學成分,所以很難判斷是否對人體有害。
■殺蟲劑
作為傳統(tǒng)的驅蚊方法,花露水和殺蟲劑、蚊香的有效性依然如故,但有害性卻備受爭議,甚至日前花露水再次被曝出是農藥所制。辛正認為,目前沒有實驗表明這些驅蚊產品對人體有傷害。許多經過國家批準的驅蚊產品能夠大規(guī)模生產上市,之前都是經過多次動物實驗研究,證明對人體副作用小的。“只要購買正規(guī)產品,我認為有害性并不大,造成傷害的只是小概率事件。但孕婦孩子應慎用,最好的防蚊方法還是物理防蚊,即掛蚊帳。”辛正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