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9月28日闡釋了公眾關心的轉基因食品、超級稻在全世界的推廣等問題。表示愿意為科學獻身,試吃抗蟲轉基因大米(9月29日《南方日報》)。
相對于學界不斷曝出的丑聞,惟獨袁隆平口碑“杠杠的”。單說他最近在核定自己超級水稻畝產時,放棄傳統的“七五折”而按“七二折”核算,使其畝產由980 .25公斤降至926.6公斤一事,就管叫那些學術造假,甚至剽竊別人科研成果的專家教授羞愧汗顏。
所以毫不懷疑袁老所說“超級水稻絕對不含轉基因”。但在食品衛(wèi)生安全問題不斷涌現的當下,人們彷徨、不安,不知道什么能吃著放心,吃著健康。對于轉基因食品,因為知之甚少,對其的恐懼,也緣于一些斷續(xù)而破碎的信息,比如轉基因玉米。曾有報道說,河南種植轉基因玉米的農戶,發(fā)現地里的老鼠沒了———要知道,這種嚙齒類動物對環(huán)境和食物的適應能力,遠比人類強百倍。它都退避三舍,何況于人?
世上的恐懼有兩種,一種是徹底了解后對于預知結果的害怕,一種是不知道將要發(fā)生什么而“莫名害怕”。前者造成趨利避害,后者則易產生屏蔽一切相關信息的心理,比如幾個世紀前對于番茄的恐懼。此物長于南美,鮮紅、光澤,十分誘人,但當地的印第安人卻謂之“狼果”,意為像狼一樣惡毒,如非一位經不住誘惑的歐洲爵爺冒死品嘗,可能人們至今不知道它是極品美味?上В裉斓姆言谟辛伺虼髣、催紅素等現代合成激素之后,或許真蛻變成了“狼果”。
袁老對轉基因食品闡釋說:“目前轉基因有抗蟲抗病的,來自細菌,叫做‘毒蛋白基因’,不能由人試吃,只能用小白鼠來做實驗,但人是人,小白鼠是小白鼠……我愿意為科學獻身,吃吃轉基因大米,證明沒有問題。我也號召年輕人試吃,證明對下一代也沒有影響。”
但是,袁老的闡釋有先入為主的成分———他假定了“沒有問題”“沒有影響”。不管是轉基因玉米,還是轉基因大米,都還在“實驗室”中,它對于動物的作用到底咋樣,還有待實驗驗證。
人吃了“沒問題”“沒影響”當然皆大歡喜,但如果“有問題”“有影響”咋辦?即使吃后當時“沒問題”,誰又能保證它對今后“沒影響”?而且,吃一點“沒問題”,不能保證長年累月地吃它也“沒問題”?所以,袁隆平的試吃,也無助消弭人們對于轉基因食品的恐懼。在沒有徹底摸清轉基因的脾性,并備齊制約其副作用的“疫苗”之前,最好還是暫緩說“好”。畢竟,它不是一只簡單的、天然的“狼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