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第九屆亞太煙草或健康會議在澳大利亞悉尼召開,會議發(fā)布的一項對比研究表明:中國產的13個牌子卷煙檢測出重金屬超標。加拿大研究者強調,中國人對煙草危害知之甚少,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中國或陷入一場前所未有的公共衛(wèi)生災難。
如果將此視為危言聳聽,不作相應的深度思考,不行相應的決策與措施,也許中國就會被不幸而言中。
控煙是一種世界趨勢。2003年5月,世衛(wèi)組織192個成員國一致通過全球性的《煙草控制框架條約》,目標就是通過盡可能減少煙品毒害,使煙草使用和接觸“二手煙”頻率大幅度下降,從而保護當代和后代人免受煙草對健康、社會、環(huán)境和經濟造成的破壞性影響。中國是締約國之一,表明一個大國對這一國際共識的認可,對本國煙民健康的責任擔當。但控煙的實際效果,必然取決于控煙是否真的形成國家意志。控煙的國家意志堅定,控煙措施就會務實不務虛;控煙的國家意志游移,控煙行動就可能舍本逐末。
控煙確實有難度。于煙民,吸煙是一種成癮的習慣,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說多少“吸煙有害”,甚至具體到“抽一支煙少活多少秒”,都不能減少習慣滿足的誘惑。也就是說,香煙消費很難有自行消亡的可能。而這個繁榮不衰的市場,則對政府構成發(fā)展經濟、創(chuàng)造政績的強勁刺激。在有些地方,煙草業(yè)是作為支柱產業(yè)、利稅大戶、發(fā)展功臣被重視、被贊賞,而不是作為一個涉及國民健康與生命安全的行業(yè)被關注、被監(jiān)管。
160年前,飽受鴉片之害的中國經歷過一場偉大的禁煙運動,我們記住了民族英雄林則徐。但歷史告訴我們,禁煙功成于林則徐,卻得力于國家意志。林則徐多次上書朝廷,力陳鴉片之害,力主嚴禁嚴打,得到最高統(tǒng)治者首肯之后,才得以動用強大的國家機器(軍隊、海關、稅稽、司法等)查煙禁煙,使依仗堅船利炮的鴉片侵略者不得不望而卻步?梢哉f,禁煙的成功,禁煙的國家意志具有根本性。
現代控煙成功與否,關鍵也在于能否形成國家意志。如果說加入《控煙公約》已經是一種國家意志的表達,那么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堅定這一國家意志,以強力有效的行動實現這一國家意志。比之歷史上的禁煙,現代控煙的條件應該更好一些,控煙行動理當更從容一些,畢竟用不著與外敵進入戰(zhàn)爭狀態(tài),只需以嚴格的監(jiān)管保障煙品的毒害降到最低,盡可能使煙民少受煙害;以切實的措施,讓人們吸煙的生活習慣得到尊重,不吸煙的生活選擇也能有所依附;以持久、務實、科學的生活倡導,使煙民越來越少,尤其是防止少男少女成為主力軍。
上升到國民健康與民族復興的高度,我主張有限度的控煙逐步過渡到無條件的禁煙。這個前提就是,從根本上說,香煙不是一個好東西,不應成為生活必需品。除了尼古丁,現在又查出重金屬超標,致病致癌致胎兒畸形,面對這種經過科學鑒證的風險,我相信無論煙民非煙民,都不應無動于衷。而對于國家來說,面對可能發(fā)生的“一場前所未有的公共衛(wèi)生災難”,更不應該掉以輕心。控煙只能減少危害,禁煙才能徹底免受侵害。因此,在全面履行《控煙公約》的前提下,作為煙業(yè)與煙民大國,中國應擺脫經濟的單相思維,對控煙向禁煙的過渡,作出前瞻性的戰(zhàn)略安排。(大林)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