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召開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日前決定將馬達加斯加阿齊納納納雨林等4處世界遺產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并將厄瓜多爾的加拉帕戈斯群島從該名錄中刪除。目前《世界瀕危遺產名錄》中的世界遺產總數為34處。
此次新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的有馬達加斯加阿齊納納納雨林、美國大沼澤地國家公園、格魯吉亞巴格拉特大教堂合格拉特修道院和烏干達卡蘇比王陵,而將2007年被列入“瀕危名單”的厄瓜多爾加拉帕戈斯群島刪除。
世界遺產大會官方網站分辨陳述了上述4處世界遺產被列入瀕危名錄的原因。其中,阿齊納納納雨林遭到亂砍濫伐,致使生活在其中的狐猴等70多種瀕危動物受到要挾。該雨林由散布在馬達加斯加島東部的6個國家公園組成,那里遍布珍稀和瀕危物種。馬達加斯加全部123種陸上哺乳動物中有78種棲息在這片雨林中,其中包含被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72個物種。
美國大沼澤地國家公園位于佛羅里達州最南端,被稱為是“從內陸流向大海的綠地之河”。國家公園中水域廣闊,為許多鳥類和爬舉動物供給了棲息之所,同時也是海牛等瀕危動物的庇護所。1993年,由于臺風災害和城市發(fā)展等原因,公園水生態(tài)系統(tǒng)不斷惡化,呈現富營養(yǎng)化,水生生物大批逝世亡。
格魯吉亞巴格拉特大教堂于10世紀末動工修建,于11世紀初完工。部分建筑在1691年被土耳其人摧毀,但遺跡仍保存在庫塔伊西市中心;格拉特修道院的主建筑于12世紀至17世紀期間興建,以高深的鑲嵌工藝和精美絕倫的壁畫著稱。大教堂和修道院反應了中世紀格魯吉亞建筑的繁盛。世界遺產大會認為,目前涉及這一遺產地的一項改建工程將會損壞其完整性,強烈建議結束該工程。
卡蘇比王陵位于烏干達首都坎帕拉市郊,前身為布干達王國的王宮,布干達王國由布干達人于公元1000年在烏干達南部地區(qū)建立?ㄌK比王陵建成于1882年,后成為王室墓地,陵地內有7座大小不等的圓錐形茅草建筑。今年3月,卡蘇比王陵失火,王陵內主建筑物在火災中嚴重受損。此次失火的是最大的、也是埋葬布干達王國最后4任國王的茅草建筑,一直被布干達人視為圣地。失火受損的王陵將被重建。
此外,在28日舉辦的會議上,巴西代表團認為厄瓜多爾為保護加拉帕戈斯群島作出了有效努力,向大會提交了將群島從“瀕危名單”中移除的提議。提議最終以14票同意、5票反對、1票棄權的成果獲得通過。
加拉帕戈斯群島位于太平洋東部,千百年來形成了特有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群島內生活著許多珍奇動植物。達爾文曾在環(huán)球航行中考核過該群島,為進化論找到進一步證據。群島197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但因過度發(fā)展旅游業(yè)要挾島上生態(tài)系統(tǒng)而于2007年被列入“瀕危名單”。
目前,經過更新的“瀕危名單”共有34處世界遺產,其中瀕危遺產數最多的國家是剛果(金),有5處;美國大沼澤地國家公園是第二次進入名單;中國沒有世界遺產位列“瀕危名單”。
(記者畢玉明 陳威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