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庾琳 通信員 張錫煥 彭亞 文/圖
一輛非法入境貨輪滿裝大批發(fā)掘機和奔弛、寶馬零配件等,在北海電廠碼頭拋錨等候接貨時,被北海邊防檢查站查獲。經初步估算,涉嫌走私物品價值超1000萬元,有關部門光是盤點就花了20天時間,這是廣西目前破獲的最大鉤機、汽配件走私案。7月1日,有關部門完成了對全部涉嫌走私物品的鑒定
一艘外籍集裝箱貨輪,拋錨在離碼頭約1000米的海面上
風高浪急:冒險靠近可疑貨輪
7月3日,北海邊防檢查站的領導以及數位偵察員,向記者介紹了案情。
據介紹,5月24日下午,在離北海電廠碼頭約1000米的海面上,一艘外籍集裝箱貨輪拋錨在此。因電廠碼頭屬臨時對外開放碼頭,平常只用于電廠用煤交易,此船舶在此引人猜忌。
接到舉報后,邊防檢查站兩位偵察員前往查緝。為了不裸露目標,偵察員決定乘漁船出海。此時海上氣象漸變,狂風驟增,西南涌很大,漁民們都不愿冒險出海。偵察員好不容易才找到一艘小船,冒著生命危險,慢慢地顛簸到貨輪地位。
“我們是中華國民共和國北海邊防檢查站的偵察員,我們將對你們實行登輪檢查,請配合……”偵察員大聲向貨輪喊話,面對突如其來的偵察員,船員一臉驚恐,但拒不答復,馬上打電話接洽外界人士。偵察員又用Y國語言喊話,并稱只是正常履行檢查,僵持好久,對方才放下舷梯讓偵察員登上甲板。
偵察員一上船,就被船上7名外籍人士團團圍住。兩名偵察員互相交換了一個眼色,然后一人表現(xiàn),只檢查一下證件,另一人則假裝在船上閑逛,實際上暗中查找線索。
仔細的偵察員在一個破損箱的縫隙里看到走私物
不露聲色:偵察員將船長釣上岸
偵察員發(fā)明,該船上許多集裝箱,個個封得嚴嚴實實,如果沒有大型機械打開,基本看不到里面是什么。詢問船長,他也拒不答復,一會兒走這里,一會兒躲進房間。
這時,“閑逛”的偵察員有了重大發(fā)明,他在駕駛室里看到船艙下面有一個集裝箱一角已破損,他立即跳上集裝箱,使勁扒開銹鐵皮,透過縫隙看到箱內有發(fā)掘機的貨物。該偵察員馬上將情況告訴另一偵察員。因為此前曾有過查處發(fā)掘機走私案件,兩名偵察員初步斷定,這艘貨輪也有走私嫌疑。
考慮到萬一裸露了情況,船員們又將貨輪開回Y國界,那可就難辦了。兩名偵察員不露聲色,假意說有些邊檢手續(xù)要辦,請求船長等人上岸協(xié)助辦理。
在偵察員的說服下,船長與一名船員批準到執(zhí)勤點接收檢查。此時,為了防止貨主前去接貨,檢查站立即成立專項調查組,一組調查取證,一組再乘小船登上貨輪駐守。
經過對船長和船員的詢問,北海邊防檢查站初步懂得到,該貨輪于5月22日上午11時許從Y國開往北海,24日中午達到北海電廠碼頭拋錨,等候中國貨主接貨電話,但一直未有貨主與他們接洽。不過,船長拒不承認走私行動,也不供給接貨人情況。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