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5日,微山縣微山島鄉(xiāng)墓前村的鄉(xiāng)村醫(yī)生張波應邀參加中央電視臺舉辦的“尋找最美鄉(xiāng)村醫(yī)生”大型公益活動頒獎儀式,被授予全國“特別關注鄉(xiāng)村醫(yī)生”稱號,是山東省唯一的入選者,張波于是成了全國知名的“鄉(xiāng)醫(yī)”。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是一名中共黨員,還是一名“被”民選的村主任。他為什么不想去競選村主任?老百姓為什么不一而同地去選他?當了村主任辦了什么村里的大事情?2月14日記者帶著諸多疑問,來到微山縣微山島鄉(xiāng)張波衛(wèi)生室,去當面尋求答案。
為什么選他?
“為什么選他?因為大家都知道他多年一心為別人,選他,是讓他去為全村人辦大好事,不僅是當‘仁醫(yī)’,”74歲的微山島鄉(xiāng)墓前村朱廣振老人激動地說起前年投票選張波為村主任的情景。
“他真的是因為擔心抽不出時間,怕耽誤村里的大事才不想去競選村主任”,張波的妻子王翠萍有點靦腆地對記者說,“就說今天吧,早上4點多就有人上門來看病了,一上午沒離窩,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門診86個人了”,記者一扭頭看見墻上掛的鐘表指示的時間是下午13:43分。
第86個來門診的是微山島鄉(xiāng)謝樓村76歲的李樂亮老人來復查他前幾天得的支氣管炎病好了沒有,“吃了幾天藥,感覺好了,飯后就來找張波檢查檢查,一個島上的人有病都來找他看,他能不忙?”,李樂亮老人一邊配合著張波用聽診器聽肺部一邊對記者念叨著。
“你的病好了,大爺,你回去吧”,送走李樂亮老人,在新病號沒上來前,張波坐在記者對面,開始回憶起2011年4月14日被當選村主任的過程,“俺本家戶族總共84張選票,都投給前任村主任了,感覺他老人家干得還不錯,村里很穩(wěn)定,我自己沒有時間去操整個村莊的心,想把時間都用在給鄉(xiāng)親們治病上,可是,我還是得了最高票,群眾支持我當選,讓我把熱心也得用到村里大事上”。
“打不出水來,我的錢寧愿白花”
當上了村主任的張波,當天晚上就睡不安穩(wěn)了,一個長期在他心里糾結的問題讓他從村主任的位置去考慮了,那就是全村416戶的吃水難題。
多年來,墓前村由于地質(zhì)原因,多年打不到水井,都是花錢買李莊村的水吃。由于水緊張,李莊村隔一天才給墓前村送一次水,家住在地勢較高地方的人家由于水壓小,吃不上管道送的水,只好去別人家要水吃,是村里多年的老大難題。
張波考慮了一段時間,征求村兩委,鄉(xiāng)黨委、政府同意后,決心自己先出資打井讓鄉(xiāng)親們吃上自己村的水。
根據(jù)自己小時候聽老人講的村東北角山上有泉眼的故事,他親自去請村里95歲的老人姚存讓,帶領84歲的高朝還等四五個村里的老人上山去尋找當年泉眼的位置。2012年6月6日,上山找泉眼的事情終于有了眉目。6月26日,張波個先行出資10000元租賃挖掘機等打井設備聘人上山挖泉眼,打井工程正式開工。
7月21日,上口直徑25米,下口直徑13米,打到15米深的井里終于挖到了泉水,杯口粗的泉水噴涌直上的時候,現(xiàn)場的人們一片歡呼聲。
打井費用加上用石頭砌井口和鋪設管道,總共花了三十多萬。
“打不出水來,我的錢寧愿白花,”張波斬釘截鐵地說,“我給鄉(xiāng)里的領導口頭立了‘軍令狀’,村里高書記和兩委成員都支持我,大家給了我很多鼓勵,我才沒有負大家。”
“不光辦了打井這個好事”
“不光辦了打井這個好事,還有主動墊付58萬元給我們村的小學建操場,搞綠化,修路,拉院墻,原來滿院子是泥地,”微山島鄉(xiāng)墓前小學護校工姚良喜老人主動找到記者來說說張波幫建小學的事情,“他哪來的錢?別人看病打針吃藥他墊付了五十多萬了,怎么撐下去的,還不是靠家庭搞副業(yè),加上他貸的款周轉的嗎?!”知道內(nèi)情的鄉(xiāng)黨委委員時晨當場回答了記者的疑問。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