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一是社會化參與。著力構建以群眾力量為主導的社會治安防范基礎工程,在配齊各村治安協(xié)管員的基礎上,增加群防群治力量。目前,全鎮(zhèn)從事治安防范的群防群治人員達到1200余人。在具體工作中,著重突出警民結合,大力推行干警駐村、警企結合、警行結合、警軍結合。
二是科技化防范。為全鎮(zhèn)66個村和工業(yè)園、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安裝、修繕電子監(jiān)控設備300多件,在顏村等6個村推廣了警鈴入戶,將流動人口全部納入電子網絡管理系統(tǒng),交管部門對兗顏路、濟陽路等境內要道實行24小時電子監(jiān)控。
三是規(guī)范化管理。建立“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的大網格管理模式,劃分為鎮(zhèn)、管區(qū)、網格、村、組五級網絡,層層落實包保責任制。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制,大力推行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安全隱患治理、普法幫教、法律服務、風險防范五個“一體化”。
四是兗州市場化運行。按照“誰建設誰投資”的原則,對新建項目、設備和社區(qū),防范設施與建設項目要同步立項、同步驗收;按照“誰經營誰投資”的原則,對村級變壓器實行承包人負擔防范措施落實達標;按照“誰受益誰投資”的原則,對建設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等重點工程項目,一次性確權到村、組;按照“誰擁有誰投資”的原則,農貿兗州市場等場所的產權人完成治安防范設施的改造提升。(岳文端)
相關閱讀